西配讲堂 | 校友归来 情暖小礼堂 《过昭关》学术活动圆满成功

发布者:99905银河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19-11-15浏览次数:740

在中国传媒大学建校65周年校庆之际,1113日晚,优秀青年导演霍猛、摄影指导王卓携电影《过昭关》回到母校,在小礼堂举行了以《从感知生活到电影创作》为主题的学术放映及讲座交流活动。

  


霍猛是我校2002级法学专业本科生、2006级电影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潘桦教授。王卓是2002级照明专业本科生。他们带来的电影《过昭关》,在即将举办的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四项提名。

  

此前,该片已获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费穆荣誉”最佳男演员、“华语新生代”青年评审荣誉;第三十七届伊朗曙光旬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导演奖;第二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传媒关注单元最受传媒关注影片、最受传媒关注导演、评委会特别荣誉;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国际展映单元”最受观众注目影片等国内外奖项。

  


电影《过昭关》讲述了七十多岁的爷爷带着七岁多的小孙子,骑着一辆摩托三轮车,前往千里之外看望生病老友的故事。

  

霍猛导演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替爷爷完成没有实现的愿望”。影片充满生活气息、温暖情感和文化内涵,表达了创作者对生与死的思考。       

  

放映过程中,到场的观众被巨幅银幕上流动的光影吸引,不时发出的会心笑声、悄悄滑落的泪水,令夜晚的小礼堂如同片中故乡的夜晚,涌动着着温情和感动。

  


讲座交流活动伊始,霍猛导演以小说家说故事的方式,从自己的求学经历讲起,讲述自己在大学时期遭遇的理想和现实的落差。

  

他用极具画面感的时间片段,回忆了自己迷茫时期的困境和焦虑,真诚地向同学们讲述了影视行业的不易;但他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坚持自己的理想,在创作的过程中既要坚定地坚持自我,也不要狭隘自大,应当谨慎听取意见。

  


在仪式环节,两位同学代表为嘉宾戴上校庆红围巾,99905银河官方网站副院长付龙为归来的校友颁发院徽。“将我们的梦想,放进师哥的电影中”——同学们还将一幅由现场全体同学签名的活动海报相框作为特别礼物送给《过昭关》摄制组。

  


在交流环节,同学们就观影感想、创作困惑,与两位师兄进行了热烈交流。一位同学问如何截取生活中的片段进行创作?

  

霍猛导演回答:“要区分好零碎的片段和系统的表达之间的关系,每个人的生活都有被拍成电影的可能,关键在于要理解生活,想清楚你想要表达什么”。他为同学们讲述了自己高中时代观看大量录像带的经历、自己遥远又亲切的小镇生活,正是这些广阔又平凡的生活图景给予了他创作的沃土。

  

在创作《过昭关》的过程中,仅有生活的片段还不够,还要在其中灌之于创作和生活的逻辑、要有取舍,所以在最终呈现的影片中不仅有最真实的生活,还有作者自己的表达、思考和缜密的场景设计。

  


面对同学提问如何平衡电影创作中资金短缺等问题,霍猛导演表现出了他幽默的一面。说他都是靠借钱来进行电影拍摄的,奇怪的是他的朋友们也没有任何怨言,所以关键是要多交些欣赏、支持自己的“有钱朋友”。

  

虽然是玩笑话,但不难看出霍猛导演的人格魅力,同时提醒我们在生活中结交真挚的朋友将会是受益终生的事情。本片的摄影指导王卓就影片的摄影创作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

  


共有近150名师生和校友参加了这次学术放映和讲座交流活动,由我校电影学专业副教授李春主持。当日天气骤然降温,小礼堂却因亲情和分享,增添了温暖和收获。

  

影片短评

  

看完电影《过昭关》,我最突出的一个感受就是朴实和平淡,这种影片可能刚刚看完没有什么感觉,但是会让人一直想着它,“回味无穷”。这或许就是《过昭关》的魅力,它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思考——老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老人对于“死亡”是怎么看的。

除了影片本身,霍猛导演本人的一些话也让我感触颇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大胆”与“创新”。“大胆”在于他能中途转变人生的方向去学电影,而且一路走到了现在;“创新”在于在《过昭关》中使用了一些比较罕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全片没有音乐,向观众展现哑巴爷爷写下来的话时整个荧幕是黑底白字的形式等等。                                                

 ——新闻学院 黄欣然

  

老人和孩子共度一个夏天,题材肯定有类似的。但是这部影片很有味道,这种味道不能简单概述成中国味或者说河南味,对于这部影片这些词都太大了。是一种脚踏实地的现实感,但是又有一点魔幻,乡村朋克?个人最喜欢爷孙对话的幽默小设计,太可爱了。

整个片子的情感是相当写实的,千里看老友,却待不到几分钟,连礼物都是“借花献佛”。最好玩的是,连再见都是被认错的老头说的。

——99905银河官方网站 安紫东

  

看完霍猛导演的影片《过昭关》,第一个在我脑海里蹦出来的词就是“真实”,那些平凡的细节依然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感染着我。比如爷爷做风车,爷爷和小孩去修车,修车大叔请他们吃西瓜的行动等等,让我回忆起了很多已经丢失在我记忆深处的碎片。导演在分享环节的最后一句话是,要笃定自己,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并且不要狭隘,要认真去看待每个人的生活。通过这次影片的分享交流,让我切记,创作要真诚、包容和笃定,即使失败,也要从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不断审视自己,才能不断成长。

——新闻学院 王英妮

  

短短一个半小时的影片,不同于商业片那种情节上的波澜起伏,更多的是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平淡的农村生活叙述。爷孙二人的相处时候不长,却充满了吸引人的小巧思和带着点幽默感的河南口音。不知道为什么,爷爷每一声“宁宁”的呼唤,都让我心头为之一颤,这便是乡音的感染力吧。过昭关,过昭关,过完那昭关,还有山海关、嘉峪关,生命就在这般捶打中烙上了沧桑的痕迹。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通向生命尽头的“死”是什么?“鬼”被人们赋予了何种意义?导演思索着这些人类关照的共同话题,其中答案似乎在这缓缓展开的故事里找到了它的最佳注解。                                                                                  

 ——新闻学院 何逸凡 

  

这次观影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仅是从中获取到了一些具有哲理意义的话语台词,还让我了解到原来这些平凡琐碎的事情也可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故事、影片。通过这次活动也让我认识到,原来大佬就在我们身边,大佬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勇于向比自己优秀的人学习。

——互联网信息研究院 宋文超

  

电影的语言平实朴素,没有炫技的画面,一方面原因是受制于拍摄环境和资金问题,另一方面也符合电影题材和故事的风格。虽然没有高潮迭起,影片中许多精巧的设计很出彩。例如,爷爷讲故事时的呈现,让人物动作与爷爷讲故事的声音吻合,看上去像爷爷在给两个角色配音,有一种可爱的趣味性。

片中的很多细节累积都带给我们很多共鸣,路上遇到的一个个过客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具有饱满的人物形象,我个人很喜欢这部影片。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何嘉言

  


Baidu
sogou